
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農田信息即時呈現。

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大片農田只需數名人員管理。
正值小春時節,成都平原上,農田被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小麥覆蓋。大邑縣王泗鎮涌泉村的鐘艷萍,對農業種植并不精通,但她卻是資格的“農場主”,2230畝土地流轉在她手上從事農業種植。
“基本不下田,下了也不是看得很懂!辩娖G萍并不掩飾自己的外行!澳阏埩藥褪?”對記者的疑問,鐘艷萍爽快地說:“對,請了幫手,而且這個幫手還不簡單!
“一機在手,種田不愁!辩娖G萍告訴記者,通過手機App,就能清晰、全面地掌握自家田里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土壤墑情、空氣濕度、溫度、風向……“發生了病蟲害都會給你發送預警信息,跟著導航,可以精準定位到病蟲害發生位置!睋娖G萍介紹,如今的種田App從作物栽種到肥料播撒,成熟收割到銷售,所有農業生產所需的農機服務,都能手機下單,實現一條龍服務。
有了智慧農業的加持,在大邑,像鐘艷萍這樣的農場主并非個例!跋耒娖G萍這樣的農業種植大戶有近500戶!彼拇櫟剞r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義介紹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弊鳛槿珖着、全市唯一的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大邑縣編制完成了數字鄉村建設規劃,建成了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150個數字農場和全省首個“無人農場”。智慧農業的實踐正在大邑快速發展,通過插上智慧農業的翅膀,數字平臺服務農作物面積14.5萬畝,帶動項目區農業產業節本增效15%以上、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
一機在手,種田不愁
手機一點——農機服務誰價格優惠選誰,糧食銷售誰給的價格高賣誰……
鐘艷萍流轉的2230畝土地種植農作物,覆蓋安仁、王泗和新場三個場鎮,涉及農戶2000戶。正如鐘艷萍所說,數字化農業讓她有了當農場主的底氣!白詮氖謾C能‘裝’下農田后,從生產到服務端,全產業鏈打通,解決了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不愁銷也不愁種啥!辩娖G萍算了一筆賬,以播撒化肥為例,手機下單,無人機服務就來了,一架無人機一天播撒好幾百畝地,2000多畝幾天就搞定。
大邑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做了分析,大邑縣實施數字農業試點項目以來,水稻每畝生產物資成本降低35元,勞動力成本每畝降低40元,農藥化肥污染程度降低10%。
大邑縣安仁鎮永興村的智慧農業產業園,是國家大田數字農業試點項目的承載區,建設面積1.5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總投資2.8億元。
該產業園區打造了“潤地吉時雨”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在監控屏幕上,運用北斗衛星技術,細致到每個地塊都被精準定位,每塊田里都埋設了數字化感應設備,建成“天空地”一體化大田農情監測系統、農業生產精準管理決策系統和農業高效生產公共服務系統,實現大田生產過程信息化、精準化、智能化。
開發推出的“吉時雨”手機App,實實在在讓農民“一機在手,種田不愁”。
在這個園區,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管理體系深度融合,依托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滴滴農服及智慧農資管理系統,實現覆蓋生產全鏈條的信息化監測與管理,提升糧食品質。建立以“平臺+中心+農場”為核心的社會化大服務體系,著力推進社會化大服務。
潤地農業公司副總經理孟義介紹,從農資購買、農田管理到糧食收購全產業鏈服務,免去他們種田過程中的煩惱。一部手機在手,所有事情全搞定。
據了解,未來,大邑縣還將在農資數字化、農業作業數字化、農業金融數字化、農業營銷數字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努力建成四川數字化農業“標桿”。
“無人農場”,效益更優
打開APP,勾選機器,勾選編號地塊,點擊“打火”,無人駕駛的拖拉機便立即從機庫開出,緩緩駛向農田。
直行、拐彎、掉頭,駕駛座上空無一人的拖拉機牽引著旋耕機,準確地沿著田坎邊,把田土翻犁了一遍。在犁好的地里,無人直播機則會自行播種秧苗……今后的收割、脫粒、裝袋、運送都將是無人化機械操作。安仁鎮新華社區黨委書記張良剛向記者演示了無人農場如何進行無人化農業生產!叭藗冎恍柙谔镞叺戎,輕點手機或者電腦屏幕發出指令!边@是大邑縣安仁鎮新華社區的“數字化無人農場”,也是四川省首個“五良”融合無人農場。
“智慧農業主要包括智慧農業生產、智慧農業管理、智慧農業信息、服務等,而無人農場則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具體體現!贝笠乜h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無人農場是通過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能實現農業勞動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其基本特征是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作業。
據西華大學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科研人員介紹,300畝示范區的機庫陳列著拖拉機、平地機、旋耕機、播種機、無人植保機等農業機械裝備,可以涵蓋農田生產全環節所用到的裝備。300畝的示范區,只需要2-3名管理人員,在電腦或者手機平臺進行智能控制,偶爾進行田間視察、設備維護和能源補給工作。
“無人農場”種地的效益如何呢?張良剛介紹說,以播種為例,小麥播種機提高了播種行直線度,行距更均勻,通風透氣采光好,有利于作物生長,可提高作物產量2%-3%,減少肥料和農藥用量5%-10%,降低生產成本5%~10%;由于接行準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0.5%~1%;由于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提高了農機利用率;節本增收效益顯著。
據了解,目前,大邑縣編制完成了數字鄉村建設規劃,下一步,大邑縣將用好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建成200個智慧農場,實現40萬畝耕地良田智能化監管、“耕種防收”智慧化服務,智能監控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
本報記者 洪繼東 大邑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