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發布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
成都市新津區政府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10:00,在新津區融媒體中心,召開“成都市新津區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
(一)主發布人
黃 輝 成都市新津區發改局局長
(二)發布人
曾 蓉 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管委會主任
鄭 紅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
謝留生 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管委會主任
(三)主持人
朱 勇 中共成都市新津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成都市新津區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我是本次發布會主持人,中共成都市新津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朱勇。
當今時代,萬千百業陸續開始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正以不可阻擋之勢,促進人類社會發生一場劃時代的全球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為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時代,今年10月底召開的新津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搶抓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窗口期,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都都市圈發展,把握四川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成都數字經濟帶建設等戰略機遇,把數字賦能作為最強勁的動力,以數字經濟為引擎打造公園城市創新場景,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推進數字賦能實體產業,大力發展新經濟、建設新城市、激發新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開創“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建設新局面。
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旨在向大家介紹新津區通過數字賦能實體產業,發布若干政策和重大項目,激發公園城市創新動能,并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人員是:新津區發改局局長黃輝先生,新津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管委會主任曾蓉女士,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女士,天府農業博覽園管委會主任謝留生先生。
同時,我們也邀請到了新華社、人民網、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成都日報、成都電視臺等中央和省市新聞媒體界的朋友,以及部分企業代表。
在此,對各位嘉賓和媒體朋友們的出席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首先,請新津區發改局局長黃輝先生發布成都市新津區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
黃輝: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新津數字經濟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按照發布會的安排,下面,我向大家介紹新津出臺的支持數字賦能若干政策相關情況。
一、關于出臺背景
新津位于成都西南,幅員面積330平方公里,全域納入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范圍,與天府新區、高新區、雙流區共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連續6年進入四川省十強縣行列。去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新津撤縣設區。根據成都總規,新津被賦予“南部區域中心城市、高端產業創新城市、城南門戶樞紐城市、現代濱江公園城市”四項城市職能,進一步確立了“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發展定位。
當前,成渝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都市圈規劃獲批,新津正位于成都都市圈數字經濟帶和綠色經濟帶交匯處,將為新津實現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轉型、數字推動城市治理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重大部署,以“超級綠葉”作為公園城市的新津表達,將山水濕地自然本底作為超級綠葉的生態基底,以津津綠道網絡體系作為串聯超級綠葉的脈絡肌理,把“一城兩園一區”作為種在超級綠葉里的產城組團,以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超級綠葉的生命動力,促進新津人民成為這片綠葉生生不息的命運共同體。
同時,我們按照片區開發思路,堅持數字賦能引育公園城市創新產業,構建“一城兩園一區”全域產城融合經濟地理。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積極發展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聚焦“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做大做強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天府農業博覽園,聚焦“數字農博+鄉村振興”,大力培育以鄉村為場景的新鄉村產業集群;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區,聚焦“數字消費+場景體驗”,持續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旅產業集群。
在此基礎上,我們緊扣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全域推進數字賦能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加快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圍繞數字賦能新城市:
一是構建“公園城市+數字經濟”推進機制。由政府和專家智庫共同組建“公園城市+數字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公園城市建設局和數字經濟中心,從城市策劃規劃開始,植入數字化理念,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和新經濟場景。構建“公園城市+數字經濟”規劃導則體系,推動數字城市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二是打造公園城市“數字產業”發展微生態。組建新津數科集團,突出天府牧山數字新城“橋頭堡”作用和數科集團“核心平臺”作用,借力中國信通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智庫資源,鏈接深圳灣科技園等創新平臺,聯合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構建政府引導、區域合作、智庫支撐、企業參與的數字產業發展“微生態”。
三是推進公園城市“數字微城”示范建設。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依托6平方公里“TOD+5G”公園城市示范區,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通過“地理信息數據+建筑信息化模型+物聯網”,積極營造數字場景,激活城市驅動能力。
圍繞數字賦能新產業:
一是推進數字賦能新基建。重點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培育數字產業,加快打造創新應用實驗室、未來場景實驗室。以數字孿生全景切片形成城市級場景示范,定期發布載體投資機會、產業投資機會和城市場景機會,全方位探索“頭部企業+生態企業”雁群模式,提升城市功能、豐富城市業態。
二是推進數字賦能新制造。重點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聯合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成都)創新中心,促進軌道交通、智能家居、綠色食品等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產端、平臺端、產品端“三端協同”。
三是推進數字賦能新農業。構建以鄉村為場景的創新、創業體系,吸引帶團隊、帶流量、帶資本、帶技術的創新型企業扎根鄉村,跨界發展新鄉村產業,重點圍繞“農業+科技”“農業+文旅”“農業+食尚”,努力實現“以產興村、以村促產、產村相融、村社復興”。
圍繞數字賦能新生活:
一是構建“1+4+N”智慧服務體系。依托區智慧治理中心、融媒體中心、數字經濟中心,推進社區治理、綜合治理、政務服務“三線融合”,打造“數據+平臺+應用”公園城市數字底座;設立4個產業園區“人、業、場”智慧服務平臺,下沉企業服務事項;在社區建立N個智慧服務末梢單元,下沉自然人服務事項,讓“企業辦事不出功能區、群眾辦事就在家門口”。
二是搭建“人、業、場”服務平臺。聚焦服務園區工作人群和在地社區居民“兩類人”,整合生產性服務業和社區商業“兩類業”,運營產業載體和商業載體“兩種場”,打造產業園區和公園社區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社區。
三是做優“產教融合”引培環境。加快實施“引育機構矩陣成型、職業教育培優賦能、產教融合創新示范、校企聯動共育共享、技能提升以崗擇人”產教融合五大工程。整合職教領域頭部企業、在地高職院校、數字經濟頭部企業等各方資源,建設數字人才底座,打造數字人才之芯,打通數字人力資源供求鏈,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力人才支撐。
基于數字賦能已成為新津推動區域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為此,我們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新津區推動數字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
二、關于政策內容
《政策》從數字賦能“新基建、新制造、新農業、新消費、新環境”5個領域,細化了26項數字賦能支持舉措。下面我為大家簡要介紹:
第一個領域:大力推動數字賦能新基建
主要從三個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支持數字基建底座建設。對物聯網、區塊鏈、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單個項目最高給予200萬元、單個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二是支持數字基建標準化建設。對在津注冊標準化研究機構給予開辦經費;對制定標準并發布的,給予主導單位、協辦單位一次性獎勵;三是支持數字基建產業應用。對建設工程項目應用BIM技術按面積給予補貼,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
第二個領域:大力推進數字賦能新制造
主要從七個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支持智能制造企業集群發展。對龍頭企業新引進配套企業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萬元獎勵。二是支持智能制造企業做大做強。新入選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企業,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獲得各類投資基金、上市公司投資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對首次成功在境內主板上市的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認定為新經濟獨角獸、行業領軍、準獨角獸、種子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給予最高200萬元一次性獎勵。三是支持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對實施智能化改造的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對認定為國家、省、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四是支持智能制造平臺發展壯大。對服務企業數超過100家或設備連接數超過2000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對本地企業購買新津區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五是支持智能制造企業產品研發。對獲評為省級及以上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軟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的,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六是支持智能制造創新孵化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眾創空間、硬核科技“二次開發”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按同級資金的50%給予一次性獎勵。對新獲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助。對首次獲得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的,分類最高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七是支持智能制造服務機構集聚。對新落戶新津科技服務機構,按服務收入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對牽頭承擔國家、省、市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課題)的,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
第三個領域:大力推進數字賦能新農業
主要從九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支持新鄉村產業生態聚集。對新引進參與新鄉村產業發展的企業,設立全國、區域、功能總部,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補貼。同時鼓勵上述企業利用自有訂單、資源等引入上下游生態企業,分類給予補貼。二是支持新鄉村科創平臺構建。對農業科研單位(團隊)開展專項科研攻關,按其固定資產投入20%給予補貼。對農業科研單位(團隊)與本地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的,按合同金額的20%給予補貼。對新評定的創新創業載體,按上級到位資金的50%給予載體運營機構一次性獎勵。三是支持新鄉村資源稟賦轉化。對新引進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農商文旅體科教產業融合項目的,按固定資產投資的20%給予補貼。四是支持新鄉村數字服務供給。對提供農業數字化平臺服務企業,按其服務面積給予100元/畝補貼,對運用線上平臺銷售農副產品的,按當年度物流費用的50%給予補貼。五是支持新鄉村智慧農業發展。對新評定的國家、省、市級智慧農業農村示范基地,分別給與50、30、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采用“物聯網+智慧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的項目,按基礎設施投入的30%給予補貼。六是支持新鄉村現代裝備應用。對構建現代農業冷鏈物流體系的,按固定資產投入的20%給予最高300萬元補貼。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購買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外的先進農業機械,按采購費用的50%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補貼。七是支持新鄉村農品品牌創建。對規范使用“天府農博”品牌及標識的,按經營收入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對新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的,分類最高給予補貼。八是支持新鄉村市場主體壯大。對通過合作、參股、聯營等方式,與合作社、家庭農場有效鏈接的市場主體,按新增收益的30%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新評定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分類最高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一次性補貼。九是支持新鄉村會節研學舉辦。對經認定舉辦新技術等涉農主題會節的,最高給予50萬元補貼。對兼具“云上會節”新模式的涉農主題會節,再給予30%的上浮補貼。對開展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等農旅研學活動的,給予一次性補貼。
第四個領域:大力推進數字賦能新消費:
主要從三個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支持發展數字商貿。對在新津的數字商貿企業,經認定,每年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時間不超過3年。二是支持發展數字旅游。對達到成都智慧旅游標準的旅游景區、飯店、旅行社,分類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評定的星級旅游景區,分類給予運營單位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新評定的星級酒店,分類給予獲評業主最高500萬元獎勵。三是支持發展數字文化。支持民辦博物館實施文博教育、陳列布展、文博+互聯網類等文化產業項目,最高給予50萬元補助。
第五個領域:大力營造數字經濟發展新環境
主要從四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支持數字技術應用。對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示范項目,經認定,最高給予300萬元一次性補助。對被納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的數字經濟領域應用典型案例、創新項目、優秀項目的,最高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省、市認定的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平臺類項目的,分類最高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二是支持數字場景構建。對承擔市級“十百千”示范場景項目的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認定為“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創新應用實驗室”的企業,按照市級補助資金的50%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支持獲取股權投資。對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新注冊或新遷入新津區的,且在三年內入選市新經濟企業“雙百工程”或梯度培育計劃的企業,最高給予300萬元獎勵。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新津區擬上市企業,給予投資機構基金管理團隊最高300萬元獎勵。四是支持入駐產業載體。對總部企業在新津購置經認定的商業性質產業載體的,給予1000元/平方米購置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新入駐企業租賃經認定的產業載體,給予前三年80%、后兩年50%租金補貼。
以上是本次政策發布基本情況,在此,真誠希望各方企業,關注新津、布局來津,新津將以優質的營商環境、精準的政策支持和一流的服務,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新聞界各位朋友,對新津數字經濟發展的關注、關心和支持。我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黃輝先生的發布。
下面,請新津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管委會主任曾蓉女士發布天府牧山數字新城重大項目。
曾蓉: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共建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以四川天府新區為標桿引領,聯動成都高新南區、雙流區、新津區、彭山區、東坡區、仁壽縣等區域,協同提升現代科技服務發展能級、強化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功能,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區。作為承擔新津數字經濟發展橋頭堡職能的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全面貫徹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6平方公里核心區為重點,建設“TOD+5G”公園城市示范社區,打造功能復合、智慧多元的未來新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積極探索“公園城市+未來社區”數字微城的智慧表達。
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區位優勢良好,是成都首批啟動的14個市級TOD示范站點之一,規劃面積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毗鄰地鐵10號線新津站,依托“物理城市+數字城市”雙開發試點,規劃建設6平方公里TOD+5G公園城市示范社區,導入數字新基建、數字內容等新興產業及人群,吸引了華為數字經濟聯創中心、騰訊云啟創新基地、廣聯達CIM+聯合創新研究院、東軟數字工場、百度低速無人駕駛創新基地等一大批頭部企業落戶新津。
作為成都首個“數字新城”,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圍繞“成渝數字經濟新名片,全國數字示范微城市”總體定位,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
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6平方公里核心區重點布局“數字新基建+數字內容”等產業板塊,融入成都都市圈數字經濟帶,示范“物理城市+數字城市”雙開發模式,策劃承載5G場景的城市底板,打造“TOD+5G”未來公園城市社區。
在核心空間結構上,規劃構建“一核一軸一帶”,一核即TOD創智核—智能創新產業集聚核,一軸為IOD3E軸—公園城市場景沉浸軸,一帶是EOD楊柳河生態活力帶。在“一核”,充分發揮TOD效能,“引人-聚產-營境”,規劃布局TOD創智活力綜合體、互聯網企業總部區、數字企業花園等功能業態。在“一軸”,打造公園城市智慧場景全景切片,包含沉浸式商業街區E商坊、牧山之心城市公園E園坊、公園城市新社區E英坊3個智慧段,植入休閑消費場景、創新創業、生態融合、智能、健康醫養五大應用場景。在“一帶”,打造楊柳河生態活力帶,融入“山水+”,呈現“三灣濱河公園、十里體驗長卷”,實現生態人文價值轉換。
謀劃布局公園城市+未來社區數字微城九大應用場景,分別是未來建筑空間場景、未來綠色出行場景、未來休閑消費場景、未來共建共治共享場景、未來生態融合場景、未來創新創業場景、未來人文教育場景服務社區全人群教育需求、未來智慧智能場景、未來健康醫養場景。
我們誠邀合作伙伴加入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共建共創幸福美好公園城市未來社區,共享共贏數字經濟融合創新時代機遇。
主持人:
感謝曾蓉女士的發布。
下面,請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女士發布智能制造產業園重大項目。
鄭紅: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下面謹由我代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介紹“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位于天府新區西翼核心區,距離成都科學城20公里,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區48.7平方公里。我們瞄準國內一流的智能化創新引領示范區,志在成為成渝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著力打造“人城產”融合的現代產業新城。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堅持以智造為引領發展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通過工業互聯網,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賦能新制造。在生產端,主攻智能工廠和數字化生產,提升生產效率;在平臺端,主攻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支撐服務;在產品端,主攻智能硬件產品,引育智能硬件產業供應鏈。實現“三端”協同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打造。
生產端,我們圍繞邊云協同未來工廠,迭代制造模式。依托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食品、機械、材料等傳統企業,聚焦數字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共享化制造、服務化延伸六大長江,通過認知賦能、診斷咨詢、政策引導等方式,梯度化逐步構建智能化生產的知識圖譜體系,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生產各環節深度融合滲透,加速提升設備、產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比如,事豐醫療打造防疫物資供應鏈“鏈主工廠”,集成智能工廠六大要素,形成行業標桿示范鏈接2500家醫療機構、300家上下游企業,構建多類醫療器械協同制造產業生態,打造地區級防疫物資供應鏈龍頭企業。
達威科技打造清潔化皮革制劑“柔性工廠”,是四川省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參照工業4.0標準建廠,實現化工“零排放”轉型,單條生產線迅速切換400余種產品,快速響應1400家用戶個性化配方定制需求,打造全國領先皮革制劑柔性生產示范企業。
新錨路橋打造多批小量傳統產品“共享工廠”,通過傳統路橋企業抱團共建高規格數字工廠,訂單云端整合、產品集中量產,實現全行業最低制造成本,形成降維打擊,打造“共享經濟”賦能“傳統制造”示范樣板。
我們將重點打造10個未來工廠、推動50個數字化升級項目,著力標桿示范、復制推廣,打造智造升級的樣板園區。
平臺端,我們圍繞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聚合智能生態。依托行業龍頭企業,以“用戶”為點、“服務+功能”為線、“平臺”為面,打造集設計、制造、品控、物流和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功能型平臺。
比如,安睿智達打造設備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臺,對中建材旗下500條生產線設備提供智能管理服務,開展數據挖掘,構建設備健康診斷體系,目前已向備件商城、供應鏈、裝備創新等領域延伸,致力打造建材設備智能管理領域“滴滴平臺”。
新增鼎打造工業智慧安全服務平臺,依托新希望集團化工領域資源整合平臺,開展實時風控、工業安全智能服務,依托經營大數據精準導入供應鏈金融、安全保險等服務,推動金融資本深度參與實體經濟循環,打造“科技+金融+安全”產融共生科技示范企業。
我們將以頭部企業牽引生態系統垂直整合,重點聚集一批垂直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主動融入成都都市圈“中心+網絡”,打造工業互聯的創新示范。
產品端,我們圍繞智能硬件產品和智能裝備,拓展價值空間。圍繞生產應用領域和生活服務場景,推動智能硬件產業鏈向園區集聚,引育機器人、智能家居和智慧機場等領域專精特新企業。
比如,民航物流致力打造“未來機場”解決方案供應商,是國內唯一機場行李處理領域高科技企業,市場占有率60%以上,已迭代以AMR機器人為代表的第四代機場行李處理系統,延伸發展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空管等,打造未來機場行業標準企業。
小巨人致力打造“智能牧場”解決方案供應商,是國內領先的自動化養殖設備制造企業,以物聯網為基礎,發展數字化養殖成套裝備,延伸發展產品安全溯源、科學養殖指導等服務,打造全國優質數字化養殖綜合平臺型企業。
我們將推動智能硬件產品企業加速聚集,拉長板、補短板,培育新優勢,為智能工廠提供硬件支撐、聚能平臺提供物理端口,進一步鞏固筑牢“平臺+端”變革的物理底座。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正以科創育產業、以產業帶應用、以數字促融合,構建“龍頭企業創新引領、數字生態創新發展、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的生動格局,讓“智能制造+工業互聯”成為最活躍的數字應用場景。我們誠摯地邀請各界朋友到園區加強交流,增進友誼,開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建新園區、共謀新智造!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鄭紅女士的發布。
下面,請謝留生先生發布天府農業博覽園重大項目。
謝留生:
各位領導、企業家、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天府農博園管委會主任謝留生,今天,我發布的主題是《“數字農博+鄉村振興”綜合平臺》。
2018年6月,四川省委全會決定在新津創辦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園區規劃面積113km2,其中核心區2.7km2,規劃建設天府農博島,構建“室內展館+室外展場+大田展區”空間體系,加快培育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產業。
我們以天府農博園為載體,立足成渝地區新鄉村與新經濟融合發展,搭中臺打造云農博,開直播整合人貨場,做場景布局新矩陣,塑品牌凸顯大成渝,建生態鏈接鄉與城,致力打造“數字農博+鄉村振興”綜合平臺。
搭中臺——打造云農博。立足川渝,搭建線上結合線下的企業營銷、博覽、電商、培訓等產業生態要素聚合平臺,讓農戶、農品、企業快速觸網。一是開發營銷服務工具,讓農戶、企業快速擁有和便捷管理自己的微商城。二是開展數據搜索分析,用大數據賦能農戶、企業開展產品升級和發展轉型。三是構建服務生態體系,聚集電商服務機構,為農戶、企業提供專業運營支撐。
開直播——整合人貨場。實施“農博+農播”雙驅發展,促進人、貨、場的高效聚集,推動川渝地區農業品牌傳播和優質農產品傳播。一是“高校儲備+迭代更新”,聚集人。實施電商直播人才培育千百十工程,開設鄉村振興加網紅直播實驗室,聚集電商人才。二是“鏈條打通+品牌培育”,優選貨。聚集川渝品質農品,打通產品供給端,建設“天府農博”和“巴味渝珍”農特產品“爆品庫”。三是“園區支撐+文化融合”,塑造場。建好天府牧山數字新城,打造西部首個5G加電商直播基地,傳承農耕文明,培育現代網紅經濟。目前,全國首家農業MCN機構已經落戶天府農博園。
做場景——布局新矩陣。布局天府農國數字館,天府農博線下場景,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直播基地三大矩陣,通過“新流量+農業”激發鄉村發展動能。一是生活場景融入農博展館。建設“一館展示+一鍵定制+集成配送”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博覽場景,打造“24×365”永不落幕的農博盛會,展示綠色生活。二是直播場景進入田間地頭。塑造生態打底、綠道串聯、建筑點睛、文化浸潤的鄉村形態,打造一批融入田間地頭的直播場景,引導生態消費。三是供應場景植入全產業鏈。聯合頭部企業,整合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品牌塑造、營銷推廣、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資源,促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
塑品牌——凸顯大成渝。實施川渝品牌雙認證、雙輸出,推動品牌共育、共塑、共營。一是天府農博與重慶國博合作。實施川渝會展資源雙鏈接、雙在線,共辦特色農業展會,共創農博會展品牌,共建綜合服務平臺。二是培育川渝新鄉村產業集群。深化川渝兩地產業協同、企業協作,共建新鄉村產業生態圈。三是講好川渝鄉村振興新故事。引導各路企業和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服務“三農”,創新迭代,實現價值。
建生態——鏈接鄉與城。當前鄉村產業供需分散、主體弱小,鄉村供給側人、地、貨等資源分散,城市需求側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也分散,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打通全產業鏈。那么作為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把鄉村組織起來,搭建平臺去鏈接城市的要素資源,具體來講就是用“互聯網+開放共享”的思維,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鏈接鄉村的人、地、貨資源和城市的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為企業回到鄉村發展,以鄉村為場景創新創業創造,營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讓所有的生意,回到鄉村,都值得迭代升級重做一遍。
數字農博+鄉村振興,讓鄉村和城市在線與共生。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謝留生先生的發布。
下面進行提問,請記者朋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一、新華社記者:
新津準備出臺的《推動數字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細化了26項數字賦能支持舉措,為實體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新動能,但要將新動能轉換為實效,這就對政策的執行提出了較高要求,請問對于政策執行是怎么考量的?
黃輝:
政策是否高效執行,我個人覺得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政策的知曉度,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新聞發布會的目的之一,希望媒體朋友們能幫我們多做宣傳。二是政策是否有利于受眾,程序是否簡便,是否對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正向激勵作用,這是我們制定這項政策的目的所在。因此,為確保政策落地落實,在執行方面有兩點考慮。一是盡快制定申報攻略手冊。對照政策條款,我們相關責任單位將擬制定各政策執行申報攻略,申報攻略對申報標準、申報渠道、申報時限、申報流程及咨詢電話等一一予以明確,確保讓企業明明白白知曉政策。二是暢通申報的渠道。新津所有政策申報、審查已完全實現了線上辦理,目前我們已啟動了該政策線上申報系統的開發,將與政策兌現同步上線,并借助科創通、人業場平臺為企業畫像,增加兌現提醒等功能,確保應享受的企業全享受。
二、四川電視臺記者:
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國家層面批復的第三個都市圈規劃,也是中西部唯一一個。天府牧山數字新城作為成都市第一個冠以“數字”之名的產業功能區,提出了打造“成渝數字經濟新名片,全國數字微城新示范”的發展目標。未來,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將如何搶抓成都都市圈建設機遇,圍繞數字經濟構建產業發展生態呢?
曾蓉:
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展,可以說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產業新城已初具雛形。在體制機制構建方面,以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為試點,政府和專家智庫共同組建了“公園城市+數字經濟”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科學指導、系統研判,推動數字城市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我們實行“局區合一”,推動職能融合、力量聚合,由區新科局(數字經濟中心)與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管委會實行“局區合一”,建立了產業功能區數字經濟聯動推進機制,促進數字經濟全方位賦能實體經濟。在產業載體建設方面,我們已建成運營“TOD+5G”公園城市社區示范項目一期智在云辰、5G電商直播基地等產業載體,引進騰訊云啟創新基地、廣聯達CIM+聯合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平臺型項目,聚集通航數字氣象綜合功能平臺、數智黃金貿易平臺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華為數字經濟聯合創新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在數字場景打造方面,我們依托6平方公里核心區,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以數字孿生全景切片形成城市級場景示范。當前正圍繞全域推進數字化建造、全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全域探索“五網融合”管理范式打造“數字微城”規建管運場景;圍繞有序開放公共數據、構建智慧云應用服務群落、搭建線上線下服務矩陣,培育數字經濟創新創業企業打造“人業場”智慧服務場景。
下一步,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將聚焦數字新基建、數字內容等產業細分領域,通過“產創、產研、產教、產展、產投、產城”等多維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微生態形成,全力融入成都都市圈數字經濟帶建設。一是聯合華為、騰訊、聯通等頭部企業,打造創新中心、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項目;二是強化數字場景營造,定期發布載體投資機會、產業投資機會和城市場景機會,以場景機會吸引一批產業鏈生態伙伴;三是與一流研究院所、職業技術學校等戰略協同,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研究、企業發展的有效銜接,推動域內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的交叉融合;四是成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引導基金的跟進投資,鼓勵天使投資機構(人)對核心技術產業鏈創新項目實施投資,培育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剛剛聽到介紹,我對智能制造產業園印象深刻,請問下一步我們將如何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
鄭紅:
首先,感謝您的提問。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下一步將緊扣數字經濟賦能新制造主題,推動“三端”協同發力,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一是集聚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產業。依托天府先進智造產業基地,打造智能裝備、智能硬件等產業集群;依托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基地,打造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依托格力鈦、寧德時代等龍頭,打造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業集群。二是塑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搭建“人、業、場”服務平臺,打造智慧新型社區;依托智能科技產業創新聯盟、鏈接高能平臺,建立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促進跨行業跨區域融合協作創新;圍繞不同層次人才需求,加快產教融合基地建設,依托人才金卡、人才活動、人才公寓等,構建有機會有獲得感的人才環境。三是探索有推廣示范價值的市場應用場景。依托園區制造業產業基礎,梳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需求場景,打造示范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依托信通院工業互聯網(成都)創新中心,打造標識解析節點及集成創新應用試點示范;依托天府創智灣和天府創智匯,打造智慧服務和智慧生活示范場景。
四、人民網記者:
我們了解到天府農博園近兩年來提出打造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產業,也就是你今天講的新鄉村產業,請問你們是基于那些判斷來決定發展新鄉村產業的,在實操過程中又是那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分享呢?
謝留生:
國家啟動鄉村振興戰略,將帶來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二是從重點發展城市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三是從重點發展工業到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因此,我們認為在鄉村振興、土地流轉、三權分置等一系列宏觀政策和鼓勵措施下,鄉村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內需、資本關注的熱點焦點、創新創業的新興空間,成為了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為什么新津新鄉村產業發展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輻射帶動效應,我認為關鍵在于要在試驗嘗試的過程中堅持互聯網思維。第一就是草根思維,以人民為中心,時時刻刻想著要為老百姓做點什么。第二就是用戶思維,企業化項目,必須要以用戶為導向,要用戶認可,它才可持續。第三就是平臺思維,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推進工作,我們政府的團隊和專業化市場團隊在一個平臺上合作,共同推進項目落地。第四就是迭代思維,只有先出門,邊干邊完善,才能在終點得到想要的結果。我相信只要真正把產業導入村集體和農戶家里,讓高科技企業有了發展平臺和空間,就像一顆“芯片”通過政府這個接口插到了村社這個“主板”上,就能激活廣大的鄉村發展,實現村社復興。
主持人:
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由于時間關系,發布會現場提問到此結束,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與新津區相關部門和產業功能區的負責人再進行交流,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發布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
.
最高獎補1000萬元 成都新津出臺數字賦能實體產業支持政策
.
數字賦能實體產業 成都新津發布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
.
促進數字賦能實體產業 成都新津出臺26項支持政策
.
最高獎補1000萬元 新津出臺數字賦能實體產業26項支持政策
.
成都新津發布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
.
數字賦能實體產業 新津聚焦5大領域細化26項支持舉措
.
成都新津發布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
.
最高獎補1000萬元 成都新津出臺數字賦能實體產業支持政策